据央视新闻报道:
●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随后第13届冬季残奥会将于3月4日至13日举行。
●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沙希德20日发表声明,郑重呼吁联合国所有会员国在今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和冬季残奥会期间遵守“奥林匹克休战”。
2月4日,北京冬奥会将开幕。
这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首次如期举行的全球性体育赛事。
国内时有反复的疫情和国外确诊人数居高不下的局面,都在提醒我们,疫情的阴影仍然笼罩在全球上空。
在这样的形势下,即将举办的这场大型体育赛事,愈显弥足珍贵。它彰显了一种人类精神,那就是坚韧与勇敢。
现代奥运会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便不只是单纯的体育赛事,也承载了人类对于和平、友谊、团结等等人际、国际间美好关系的渴望和追求。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于我国来说,便有着这样无与伦比的提振全民信心和精神的意义。
因为那一年的中国,经历了重大自然灾害。
2008年初,南方十几个省发生了大面积的冰雪灾害。在钱江晚报《成长读本》2022年1月15日“时事开讲”《春运又启,记录行进的中国》这期中,我们说过南方冰灾给当时春运带来的困难。实际上,除了春运的麻烦,这场冰雪灾害,造成了1516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受灾人口超过1亿;
2008年还发生了一场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那就是5·12汶川特大地震。此时,距离奥运会开始已经不足两个月时间。国外有媒体惊呼:中国遭遇史上罕见灾难,奥运会或许延期。有的甚至质疑中国将没有举办奥运会的能力。因为面对这么重大的灾难,原本全力备战奥运会的物力财力,肯定要拿出一部分来救灾。
但是灾难并没有压垮中国,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如期举办。
当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进场时,人们看到旗手姚明的身边跟着一名八九岁的小男孩,他叫林浩,正是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也是抗震救灾小英雄。地震发生时,他爬出废墟后又返回接连救出同学。
此时,观众席上发出了一声声“中国加油、汶川加油”的呼喊声。有外媒说:听到这一声声来自于普通人的加油呐喊,就知道中国已经挺过来了。
那一年的奥运会,直到现在仍是奥运会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一届,不仅是开幕式宏大壮观,它更是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不屈的中国。
这次冬季奥运会“如期举办”,意义和影响同样深远。
全球人民渴望从已持续了两年的疫情中恢复,让生活回归正常。此时,中国北京即将举行的这场冬奥会,展示出中国抗疫的成功,让人们看到冰雪中的亮色,以及春天将来临的希望。
人类一直在谋求和平,但也总是感受到战争的威胁。
关心时事的同学们,一定了解,这段时间的国际局势并不太平,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争端,蕴含着时刻会“擦枪走火”的危险,让各国捏了把汗。
所以在1月20日,才会有了联合国大会主席沙希德关于“奥林匹克休战”的呼吁。
在古代希腊,每当举行奥运会期间,各交战城邦之间必须停战,以便各地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并让各地观众前往观看,违反者将被禁止参加以后的奥运会。
19世纪末,法国教育家顾拜旦提出举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倡议,1896年,希腊雅典举办了首届奥运会,从此它开始将体育运动的多种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体育的范畴。在1894年通过的《奥林匹克宪章》上这样写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相互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
奥运会的五环会旗,象征着五大洲人民的和平团结,奥运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
历史上,奥运会曾经因战争而停办三次(1916年柏林奥运会因一战而停办,1940年东京奥运会和1944年伦敦奥运会因二战被取消),而在二战后的1948年,伦敦举办的第14届奥运会,成为奥运会的新起点和新转折。
那一届的奥运会主题是“和平”,在火炬接力过程中便举办了许多体现和平象征意义的活动,比如第一位火炬手季米特洛在接过火炬前脱下军装,放下武器,换上运动服开始传递圣火。
那一届奥运会,让全球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精神上得到了慰藉和振奋,当时的中国政府也派出了运动员参加。从此,奥运会期间没有战争便成了不成文的规定。
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时,挪威提议恢复奥林匹克休战的精神,经与会169国确认,波黑交战双方停战,运动员得以参加奥运会。
1993年,国际奥委会向联合国递交了奥林匹克休战议案。出席联合国第48次大会的121个国家一致通过了该提案。
这就是在国际局势下,冬奥会的另一层意义,它天然带有和平的使命。
用竞技缓解争斗,用竞技进行沟通和交流。此刻,亦是如此——用一场盛大的体育赛事,来缓解人们长时间在疫情下紧绷的情绪,缓解国家间一触即发的局势——冷静地想一想,不但适用于两个吵架的人之间,也适用于兵戎相见的国家间。
冬奥会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是一次绝佳的加深与世界沟通与合作的机会。
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越来越防范和忌惮。这种心情想必同学们很可以感受,就如学校里的竞争,如果一个原本成绩落后的同学,忽然奋发图强埋头学习,成绩赶了上来,并有超过你的苗头,你会不会紧张?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同样。
所以这些年时有发生的贸易摩擦和冲突、西方下绊子阻碍我国发展的小手段,层出不穷。在外交上,我国一直在传达一个理念:中国的发展并不会阻碍全球的发展,反而会进一步促进全球的经济发展。我们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表明了这样的态度。但是仍有一些国际势力对中国的发展持抵制态度。
对于我国在抗疫防疫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动态清零”措施,也有一些国家表示不理解,觉得这不可能实现,也无意义。关于“动态清零”的概念,“时事开讲”在2021年12月4日《抗疫这道题,中国答卷令人信服》一文里已详细介绍过。我们十分清楚这一措施的有效性,但国外的人们不知道,那么好吧,就请国外的人来亲眼看看吧。
2022年北京冬奥会便提供了这样的交流与沟通的机会,能够让世界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现实情况和中国对于世界的贡献。
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北京的名声在世界上大振,许多外国朋友纷纷慕名前来。
奥运会不仅是运动员的竞技场,更是举办国真实发展情况的展示场,也是人类合作与团结、超越狭隘和局限的连接场。
对于我们来说,冬奥会还能够带来一定的溢出效益,尤其是在疫情导致经济不能快速发展的当下。
就如2008年奥运会,所造的水立方等奥运场馆,在赛后都成为了大众体育场馆,无形中带动了全民健身的热潮。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说:“我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它带动了冰雪经济的发展。我并不在意这一次中国运动员拿几块金牌奖牌,我更在意它给我们今后注入的动力和活力。冬季奥运会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冰雪运动的普及实际上是对体育强国有一个提高。”
是的,冰雪经济,它又被称白色经济,是指利用冰雪开展相关旅游项目和运动项目,逐渐形成一条经济链。我国冰雪产业已经驶入快车道,2019年,我国冰雪产业市场规模已经突破5000亿元。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2020/2021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数超过2亿人次,收入规模超3900亿元。
冰雪运动需要高水平的配套服务、休闲设施、装备设备、交通运输、食宿购物等等。这对于产业链上下游的酒店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旅游业的发展都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巴赫说:这是全球人民送给中国人民的最好的虎年礼物。
确实如此。
名师点评——
这篇时事开讲很好地向我们阐释了奥运会的意义和价值,也很好地阐释了正在北京举办的24届冬奥会的意义和价值。
简短的奥运历史的回顾,和平、友谊、团结凸显在读者面前,让我们对奥运精神有了很深的理解,而对于本届冬奥会的意义,如果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就是呼唤和平,彰显国力,就是给全世界正在奋力抗疫的人民鼓劲打气。为中国经济提神加速、发展国内的冰雪运动……应该说,这届冬奥会还有更多的积极意义。
北京冬奥的成功举办,有很多可以成为考题的因素,如志愿者精神,如和平有爱精神,如运动场上的拼搏精神,等等。这篇文章的总结和梳理,很值得大家尤其是应届高中生作为备战高考的精读文章阅读。【陈建新 原浙江大学文学院教师,文学博士,主持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20年(2000年~2020年)】